趙無極:藍色是宇宙的顏色
Zao Wou-Ki: Blue is the Color of Universe

提到趙無極,許多人立刻聯想到的是「抽象」,他將東方揮灑自如的山水與書法融入西方著重結構與比例的畫面,氣勢恢弘、意境深遠。趙無極的油畫與水彩作品屢屢刷新拍賣紀錄,今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成交價第二高便為趙的油彩作品,但最早令他在巴黎一鳴驚人的,其實是充滿實驗性的版畫作品。

有些藝術家製作版畫是為了複製或重現自己的畫作,但趙無極不是如此,版畫對他而言是一種獨立的媒介,在其中他能夠不斷嘗試,並將技法與材料的可能性推進至極限。當巴黎資深的版畫技師告訴趙無極,他想要嘗試的做法不可能會得到好的效果,他並未就這麼乖乖遵循歐洲的版畫製作傳統,而是一再實驗各種非典型的做法,直到能確切掌握他想在版上呈現的畫面;有時甚至近乎瘋狂,像是將無人敢直接使用的高濃度酸液塗在銅版上等(請勿貿然嘗試)。

趙無極的作品之所以特別,並不只是揉合了東西方的藝術傳統與矛盾,而是在那背後,混雜了執著與膽識所達到的無人之境。

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147 〉 1962 2版3色銅版畫 Etching with aquatint in 3 colors, 2 plates

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147 〉 1962 2版3色銅版畫 Etching with aquatint in 3 colors, 2 plates

自1958年起,趙無極的作品便沒有名稱,只以創作日期來標示,版畫更是連日期都沒有,僅能依靠一本公定目錄上的編號作為索引。趙無極給了觀眾極大的考驗,同時也是極大的自由——沒有標題可作為解釋依據,也沒有可以看圖說故事的具象形體,剝去那些外加的框架,全憑各人內心感受。

但是這並不代表作品中沒有語言。這次展出的七件趙無極作品,共通之處是都有令人驚嘆的藍色,來自不同時期、不同版種的藍,呈現出不同的質感與個性:像是銅版腐蝕的細點、石版不均勻的墨跡沉澱等,以及從早期以符號為視覺重點的構圖,到1970年代以後又重拾中國書畫的氣韻與筆觸。這些作品有的輕盈像是渲染開的池水,有的飛揚似山川,也有的平靜如深邃的宇宙、或是濃烈壓縮的黑洞——在畫面的發散與聚合之間,我們跟著屏息,以及呼吸。

左: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153〉 1963 3版5色銅版畫 Etching with aquatint in 5 colors, 3 copper plates
右: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314〉 1981 3版6色銅版畫 Etching with aquatint in 6 colors, 3 copper plates

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242〉 1973 6色石版畫 Lithograph in 6 colors

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242〉 1973 6色石版畫 Lithograph in 6 colors

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358 奧運百年紀念 Centennial Olympic Suite〉 1992 11色石版畫 Lithograph in 11 colors

趙無極 ZAO Wou Ki 〈 No. 358 奧運百年紀念 Centennial Olympic Suite〉 1992 11色石版畫 Lithograph in 11 colors

相關展訊: